机器学习中的 k-爱代码爱编程
K-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常见的无监督学习算法,用于将数据集分成 K 个不同的簇。它的目标是最小化数据点与各自质心的距离之和。下面是K-均值聚类算法的步骤:
- 选择要创建的簇的数量 K。
- 随机选择 K 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质心。
- 对于每个数据点,计算其与各个质心的距离,并将其分配给最近的质心所代表的簇。
- 更新每个簇的质心,即将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作为新的质心。
- 重复步骤3和4,直到质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。
K-均值聚类算法的优点包括:
- 相对简单和易于实现,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。
- 对于凸形状的簇效果较好。
- 可以用于预处理数据,将数据点分成不同的簇,并用簇的质心代表簇进行进一步分析。
然而,K-均值聚类算法也有一些缺点:
- 需要提前指定簇的数量 K,这对于某些数据集可能不太容易确定。
- 对初始质心的选择敏感,不同的初始质心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。
- 对噪声和异常值敏感,可能会将它们分配到错误的簇中。
- 无法处理非凸形状的簇以及具有不同密度的簇。
综上所述,K-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聚类算法,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。在实践中,可以使用其他聚类算法来克服一些 K-均值聚类算法的限制。